论文:
[1]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税负粘性:基于税盾视角的解释,《财贸经济》,2022年第4期
[2] 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与避税天堂直接投资,《经济管理》,2022年第3期
[3] 税收征管数字化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2022年第3期
[4] 税收竞争、征税努力与企业税负粘性,《经济学动态》,2021年第6期
[5] 中国间接税税负归宿的测算:模型与实证,《经济研究》,2020年第11期
[6] 媒体曝光与IPO发行审核:作用效果与影响机理,《经济管理》,2020年第11期
[7] 关联交易、分析师行为与股价同步性—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,《会计与经济研究》,2020年第5期
[8] 企业社会责任:“真心”抑或“幌子”?——基于高管内幕交易视角的研究,《金融研究》,2020年第9期
[9] 社会保险缴费负担、财务压力与企业避税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2020年第7期
[10] 经营现金流透明度、市场关注度与股价崩盘风险,《财贸研究》,2020年第6期
[11] “投资人付费”vs.“发行人付费”:谁的信用评级质量更高?《金融研究》,2020年第1期
[12] 关联并购、并购溢价率与公司业绩——基于控股股东支持视角的实证研究,《当代会计评论》,2019年第2期
[13] 超额商誉是否成为企业经营负担——基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视角的解释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,2019年第11期
[14] 女性高管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,《财经科学》,2019年第8期
[15] 企业避税地直接投资与审计费用,《审计研究》,2019年第3期
[16] IPO首日限价政策能否抑制投资者“炒新”?《管理世界》,2019年第1期
[17] 债券发行与现金股利政策—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,《经济管理》,2018年第8期
[18] 上市公司、资本虹吸与房价的地区差异:基于中国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,《财经研究》, 2018年第7期
[19] IPO补税:特征、动因与经济后果—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,《世界经济》,2018年第2期
[20] IPO补税影响IPO抑价吗?——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,《金融研究》,2018年第1期
[21] 宗教传统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吗?——基于“信息披露”和“管理自律”双重视角的研究,《经济管理》第11期
[22] 关联交易、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——兼论审计监督的治理作用,《审计研究》,2017年第5期
[23] CEO过度自信、权力配置与股价崩盘风险,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》,2017年8期
[24] 恶性竞争的触发及约束机制研究——基于“3Q大战”的案例研究,《经济管理》,2017年8期
[25] 半强制分红政策、再融资动机与经典股利理论——基于股利代理理论与信号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,《会计研究》2017年7期
[26]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:现实依据与财税政策选择, 《财政研究》, 2017年4期
[27] 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进展, 《经济学动态》, 2017年3期
[28] 媒体负面报道影响并购成败吗?——来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经验证据, 《南开管理评论》, 2017年1期
[29] 管理层能力、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信用评级, 《经济管理》, 2017年1期
[30] “双刃剑”的哪一面:关联交易如何影响公司价值, 《世界经济》, 2017年1期
[31] 危机冲击、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资源配置, 《商业经济与管理》, 2016年12期
[32] 媒体报道影响力对重组绩效的影响研究, 《厦门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 2016年4期
[33] 董秘的职业背景会影响企业IPO进程吗?, 《财务研究》, 2016年2期
[34] 财政补贴:“馅饼”还是“陷阱”?——基于融资约束VS.过度投资视角的实证研究, 《财政研究》, 2015年12期
[35] 媒体关注、企业自愿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, 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》, 2015年11期
[36] 营改增、企业议价能力与流转税税负—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, 《财贸经济》, 2015年11期
[37] 财政补贴,谁是“赢家”?——基于新能源概念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, 《财贸经济》, 2015年10期
[38] 金融业“营改增”的税负影响及政策选择——基于两种征税模式的对比研究, 《经济学动态》, 2015年8期
[39] 资本市场维护公众健康了吗?——基于“白酒塑化剂事件”的实证分析, 《产业经济研究》, 2015年4期
[40] 市场投资者情绪、新股定价水平与IPO首日破发—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, 《投资研究》, 2015年1期
[41] 寻租、财政补贴与公司成长性——来自新能源概念类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, 《经济管理》, 2015年1期
[42] 半强制分红政策与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行为, 《经济研究》, 2014年6期
[43] 半强制分红政策能增加投资者财富吗——基于市场流动性视角的事件研究, 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》, 2014年6期
[44] 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约束—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, 《会计研究》, 2014年5期
[45] 媒体报道与IPO 定价效率:基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视角, 《世界经济》, 2014年5期
[46]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吗—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, 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》, 2014年3期
[47] 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模式及其困境摆脱, 《改革》, 2014年3期
[48] 家族企业研究:一个文献计量分析, 《经济学季刊》, 2013年13卷第1期
[49] 融资约束、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—现金流敏感性——理论分析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, 《财经研究》, 2013年10期
[50] 金融危机冲击、财务柔性储备与企业投资行为—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, 《管理世界》, 2013年4期
[51] 时机选择、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—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证据, 《厦门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 2013年1期
[52]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, 《证券市场导报》, 2012年10期
[53] 家族控制、金融发展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, 《投资研究》, 2012年8期
[54] 家族控制、双重委托代理冲突与现金股利政策—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, 《金融研究》, 2012年7期
[55] 危机事件的溢出效应:同质混合还是异质共存?——来自“3Q大战”的实证研究, 《财经研究》, 2012年6期
[56] 金融生态环境、审计意见与债务融资成本, 《审计研究》, 2012年3期
[57] 家族控制权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——来自深交所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, 《财会通讯》, 2012年1期
[58] 媒体“轰动效应”:传导机制、经济后果与声誉惩戒——基于“霸王事件”的案例研究, 《管理世界》, 2011年10期
[59] 金融危机冲击、财务柔性储备和企业融资行为—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, 《金融研究》, 2011年10期
[60] Family Control,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Cash Dividend Policy: Evidence from China, 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》, 2011年1期
[61]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, 《商业经济与管理》, 2010年4期
[62]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市场反应研究, 《经济研究》, 2010年3期
[63] 家族控制、审计监督与公司治理——基于年报补充更正视角的经验证据, 《审计研究》, 2009年6期
[64] 多元化究竟是“馅饼”还是“陷阱”?——基于产出效率视角的实证研究, 《财贸研究》, 2009年5期
[65]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效应研究, 《会计研究》, 2009年8期
[66] 家族控制、法律环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——来自深交所的证据, 《经济与管理研究》, 2009年8期
[67]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分析:1999~2007, 《证券市场导报》, 2009年6期
[68] 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影响因素分析, 《金融研究》, 2009年5期
[69] 股权结构、行业竞争性与公司绩效——基于产出效率角度的经验证据, 《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》, 2009年3期
[70] 财务重述研究述评, 《证券市场导报》, 2008年3期
[71]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财务重述综述, 《外国经济与管理》, 2007年11期
专著与译著:
[1] 魏志华(著),《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:问题与治理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4年4月
[2] 李常青、魏志华等(译),《公司理财》(第5版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8年11月
[3] 李常青、魏志华等(译),《公司理财》(第3版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3年10
主要荣誉与获奖(省部级以上):
[1] 入选全国会计领军(后备)人才培养工程,财政部、中国会计学会,2017年12月
[2] 洪银兴经济学奖,2016年10月,洪银兴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
[3] 入选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,2016年4月,壹学者、百度学术
[4] 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,2015年7月,福建省教育厅
[5] 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(2项)、三等奖, 2021年12月, 福建省人民政府
[6] 福建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2项), 2019年12月, 福建省人民政府
[7] 厦门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 2019年12月, 厦门市人民政府
[8] 第六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奖二等奖, 2017年4月, 财政部、中国财政学会.
[9] 厦门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, 2016年12月,厦门市人民政府.
[10] 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 2016年6月, 福建省人民政府
[11] 中国会计学会2011年优秀论文二等奖, 财政部、中国会计学会, 2012年7月
[12] 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,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、福建省教育厅, 2012年4月
[13] 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、三等奖, 2011年12月, 福建省人民政府